top of page

《動物腦 — 如何影響舞台上的緊張情緒》

已更新:2022年3月5日



這些年來從事司儀的教育工作,最常碰到學生們的問題就是,如何可以克服在舞台上緊張的情緒。所以一直希望找個機會讓大家了解緊張情緒和舞台工作的關係,從而再探討解決方法,這樣更為治標又治本。


剛好近日讀到沈振雄的 「我這樣教兒子 9 歲入大學」掌握情緒與行為章節之中,用了一個很有趣又貼切的比喻-「動物腦」。之所以這樣比喻是因為雖然人類比其他動物的腦袋進化了不少,但大腦仍然保留了眾多動物的特徵,而當中引發緊張情緒的較原始腦區域中,內裡的「杏仁體」(Amygdala) 是主導情緒反應。當遭受威脅及壓力時,便會本能地產生戰鬥或逃跑反應 (Fight-or-flight response),這部份的的本能,原意是幫助人類在原始世界生存,在森林中遇上獅子老虎等危機時,原始腦區域會刺激腦下腺和腎上腺分泌激素,使得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命令血液流向雙腳,以配合趕快逃跑保命的行為。但這些反應在現今社會卻是令很多人面對壓力時,出現手腳抖震、手心冒汗、情緒失控、感到焦慮等等副作用。

但我們是否無法控制或善用「動物腦」呢?當然不是,人之所以有別於其他動物,是因為人類發展出大腦的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 -主要調控專注力、計畫、決策、想法、判斷以及提取記憶等,是最高認知能力的控制中心,亦是人腦的最後期進化的部份,要到了20歲後才會發育完全。前額葉皮質是心智控制中樞,能抑制不恰當的想法和行為,人類能理性地控制「動物腦」,也是全靠前額葉皮質。


那麼這與司儀工作又有何關係呢?很多學生都不明白為何平時台下表現能言善辯,思想敏捷,但一上台便「呆滯當機」。原因在於踏上舞台進行司儀工作時,壓力啓動了「動物腦」,引發了緊張焦慮的情緒,而新手司儀由於未學會善用前額葉皮質去控制「動物腦」,因此會出現手震腳震、腦一片空白、心智癱瘓,導致在台上講錯說話或走錯台位等情況;反之,有經驗的司儀能好好控制他們的「動物腦」所作出的戰鬥或逃跑反應,令杏仁體平靜,才能運用前額葉皮質作出理至性思考及作做決定,因此在舞台上能揮灑自如及充滿魅力,同時亦能作出合適的舞台決定。


當我們知道緊張情緒的成因後,便可以找出保持神經控制中樞正常運作的方法,令自己能在台上保持冷靜,甚至能提升表現。 方法在於加強前額葉皮質以達至成熟人類的正常運作能力,便可控制「動物腦」的反射不自控的本能情況。而我所用的方法是 - 「嚇多D」。道理就像去玩鬼屋,第一次也許很害怕,眼睛也不敢睜開,但連續玩多幾次慢慢大腦就會適應,然後開始能夠知道鬼都是人扮,道具都是從這幾個地方飛出來,便能直行直過。而同樣的,在面對上台做司儀或演說時,由細小的場地開始,不斷練習實踐,成功戰勝輕微的壓力,逐漸提升壓力度,一級一級循序漸進,日後便能在站上更大更隆重的舞台也能輕鬆自在,發揮自如。一些人類研究也指出類似的結果,成功處理困境的經驗是會增強回復力,增加自信應付同類型的危機。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司儀工作不是一般「只是說話的工作」,說話技巧只是其中一部份。一個司儀要處理好其「動物腦」所引起的緊張反應已經不容易,還要搞氣氛及執生等需要高度精神活動協調等能力,要「理性」戰勝「本能」,所需要的能力是全面性的。過去多來優秀的司儀學生都能在台上控制「動物腦」,令大腦皮層能好好運作,使他們能出色地主持一個又一個的精采的活動。希望每一位都能勇於尋找機會讓自己「嚇多D」,直到戰勝緊張情緒,在各種舞台上都能如魚得水,游刃有餘!


註: 編輯 Angel Cheung

89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