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走得慢,也許才能走得更長遠》

已更新:2022年3月5日



前一陣子看了一段POPA「學生學得慢?定係我哋太趕時間?」的短片後,一直很想寫篇關於學習方式和速度的文章。短片中提到香港的傳統教育模式是以學制為分,即同一期間內要求所有學生都跟上進度,以同一步速學習,而掌握較快的同學被認定是優秀;反之在期間內掌握較慢的同學則被認定為表現不理想。


看畢這段短片後,我在想這個學制下所製造出來的「優秀」和「不理想」,是真的嗎?走得快,就真的是比較好嗎?


我自己本身是一個相對慢熱的人,因此在學習新事物的時候比其他人需要花更多的前期時間去理解和掌握,但幸運的是我自己以及周邊的人並沒因此標籤我,反而讓我擁有了一個很好的心態:我在初期利用多點時間去打好基本功鞏固根基,後面的路相對便能走得更順遂一點。好像去年我去了台灣一間可以提供潛水服務的酒店度假,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的潛水經歷,因為我慢熱以及考量到安全問題,我比其他同行者都用了更多時間去學習和理解,(幸好教練並沒有嫌棄我拖慢進度),但下水後我完全沒有呼吸或任何適應問我,很順利的完成了我的個人潛水初體驗!而且教練還很驚訝的稱讚說,幾乎沒有人第一次潛水便能順利潛到十一尺(這是沒有潛水牌照的人可以潛水的最深深度)。聽畢我也很高興,覺得其實學得慢,沒有什麼不好,而更重要的是感恩指導我的教練並沒有因為我最初的學習速度而強行要我配合下水,這更讓我深切感受到學習的環境以及身邊人的理解和尊重真的很重要。


在大環境的影響之下,我們都容易遺忘了要尊重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亦自然會有不一樣的學習方式和速度。去年親赴冰島訪問了解這個能讓小孩子快樂學習的國度,讓我看到的不是多厲害的教材或理論,而是那份尊重每個小孩子的那份真心和耐性。在那邊所謂的「貼堂」,不是要做比較分別誰優誰劣,而是去展現每位的個人風格,所以每位同學的功課都會輪流「貼堂」。知道後讓我更惋惜香港的教育制度總是讓大人和小朋友都苦聲連連,孩子們都被要求像倒模一樣未能百花齊放。


然而比起死記硬背,統一學制,我更願意相信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然後讓他們去體驗實踐反而會來得更有效果。而我憑著自己這份「直覺」,在十年前開創司儀班的時候,選擇放棄傳統教育中的重視理論說教式的模式,加插很多互動和練習的時間,讓學生們透過體驗和感知之中去學習對應,掌握技巧。當然課堂時間亦有限,因此我亦開辦了C2司儀義工團讓學生從真實舞台中去實踐和熟練課堂或課堂以外的知識和技巧,而從這些年來看著學生們的成長和轉變,讓我知道我這份「直覺」是有正面價值的。


更讓我鼓舞的是,因為近期需要為新方向做準備,開始做了一些資料搜查去檢視司儀班的學習模式時,才發現原來我這個想法在其他地方也在實行,而且已經是有學者在做研究證明其可行性!除了是和我課堂模式及理念相呼應的「體驗式學習」外,還有是Dr Benjamin Bloom的”Mastery learning” ,講求著重每位學生的個別進度提供相應的教育和輔助,而實驗亦顯示在初期有部分學生的確需要更多時間去掌握基礎知識,但一旦打好根基後再吸收新知識已經不需額外的時間,而結果亦都證實了比起傳統教學方式中能取得優異成績只有20%的學生,利用Mastery learning的教學則是高達80%,可以說是只要能給予充分的時間和尊重,幾乎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資優!


我深信每一位學生都是一粒會發芽結果的種子,種西瓜和種向日葵的時間和速度當然是不一樣,但一樣的是他們都必定會迎來開花結果的那一天-學生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個人魅力,我亦尊重他們每位有不同的學習吸收的時間,只要用心和不斷努力,隨時裝備好自己,每一位都定能在舞台上發光發亮,因此很希望大家不要因為一時之間的比較而氣餒,忘記了屬於自身的光芒,願你們都能在司儀之路上走得更遠更穩健!


註: 編輯 Angel Cheung


參考資料:

21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